浙江省光场调控技术实验室从2006年开始从事光场调控相应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,已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。实验室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,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,省部级项目项12项,到位经费2000余万元;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7项,在Nature子刊、LPOR、JACS、PRA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,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2项、实用专利4项、软件著作权1项。
通过多年发展,实验室形成了三个主要研究方向,包括复杂结构光场相干和表征、微纳结构的量子光学调控、光场调控信号处理与光能采集等方向。形成了一支以光场调控技术为特色的研究开发队伍,取得了一系列国际水平的科技成果。在光场调控机理和应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。例如:根据caustic基本理论,首次论证并实验产生了具有特别位相调制、杂化偏振态分布的复杂结构光场及其独特特性:线偏振到圆偏振的自动转化、偏振态及光场的旋转、自修复等现象。理论和实验上实现了复杂结构光场的多自由度时空动态调控等。和相关企业合作,将光场调控技术应用于光学精密测距、光学探测和光能采集、3D结构光成像、智能化3D 光学监测(激光雷达)、LED组合灯等领域。
近三年,光场调控技术的相关成果分别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、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、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,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,中国专利优秀奖,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等。相应成果在杭州博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、杭州杭冠电器照明有限公司、浙江省浙光科技有限公司等推广使用,新增产值6亿余元,利税2500余万元。光场调控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,加强对光场调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,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省光电产品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、促进在光电行业的转型升级。